最近因為花博的關係~美術館延長開放至10點~所以~今天晚上去看了這個展~~

由北美館、環球策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環球印象國際有限公司共同主辦,計將展出高更作品58件,類型含油畫、版畫、銅雕、木刻、陶藝與紙上作品等,以及28件由16位受高更啟發與影響的藝術家作品,藉由當時與後世追隨者的創作演變,進一步瞭解高更對20世紀現代藝術的影響與貢獻。展品分別借自歐洲、美國、日本等9國、共19所美術館、基金會及私人藏家等,籌備聯繫之規模浩大。本特展藉環球策展公司在國際運輸、影像授權與行銷推廣等展務協助,與環球印象公司多年在文創商品之設計研發及生產經營等各專職分工,北美館與之為台灣觀眾規畫《永遠的他鄉—高更》特展,認識高更在追求自由、遠走他鄉之後,帶給世人如謎一般的色彩構圖與反映在其創作內容的人生經驗。
 
高更於1848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童年與母親在南美洲秘魯度過,之後曾做過商船水手,回到巴黎後,於證券交易所任職一名股票經紀人。1882年法國證券市場崩潰,高更自此辭去股市工作,專職從事藝術創作。1886年起高更數度前往布列塔尼的小漁村阿凡橋作畫,被該區特有的原始人文特色所吸引,逐漸擺脫過去受畢沙羅、塞尚與竇加等的印象派畫風影響,中間亦曾前往法國南部普羅旺斯與梵谷於阿爾(Arles)短期生活創作。直至1891年,前往法屬玻里尼西亞上的大溪地島居住,將人生最後一段歲月追尋心中野蠻冒險的呼喚,1901年他航行至馬貴斯群島 (Marquesas Islands),1903年逝世並永遠安息於該地。


 高更於1848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童年與母親在南美洲秘魯度過,之後曾做過商船水手,回到巴黎後,於證券交易所任職一名股票經紀人。1882年法國證券市場崩潰,高更自此辭去股市工作,專職從事藝術創作。1886年起高更數度前往布列塔尼的小漁村阿凡橋作畫,被該區特有的原始人文特色所吸引,逐漸擺脫過去受畢沙羅、塞尚與竇加等的印象派畫風影響,中間亦曾前往法國南部普羅旺斯與梵谷於阿爾(Arles)短期生活創作。直至1891年,前往法屬玻里尼西亞上的大溪地島居住,將人生最後一段歲月追尋心中野蠻冒險的呼喚,1901年他航行至馬貴斯群島 (Marquesas Islands),1903年逝世並永遠安息於該地。

進入展場即見四面全藍色牆面,分別以地圖呈現高更自法國遠赴大溪地的航海旅程,以及年表事紀。高更作品分佈依創作媒材分為繪畫、雕塑、版畫三區,另將阿凡橋派(Pont-Aven School)與那比派(The Nabis)藝術家作品獨立一區展示,如保羅.塞魯西葉(Paul Sérusier)、愛彌兒.貝納(Émile Bernard)、艾杜瓦.烏依亞爾(Édouard Vuillard)、莫里斯.德尼(Maurice Denis)等。高更繪畫區依年代分為早期(1872-1886)、中期(1887-1891)與晚期(1891-1903),自最早1875年繪其妻子的人物像《睡在長沙發上的梅德・高更畫像》、1887年前往巴拿馬時繪當地風景《馬丁尼克風景》、之後旅居布列塔尼時的作品,如《水果盤與檸檬》、《葛羅奈克的饗宴》與《坎培爾水罐》等,1888年應梵谷之邀訪普羅旺斯其間所繪之油畫之一《阿爾風景》;到晚期自我流放至大溪地的兩件重點展品,《三個大溪地人》以及《希瓦瓦島的巫師》。雕塑作品展出如高更自肖像銅雕《奧維利(野蠻人)》、粗陶塑品《布列塔尼朝聖男女葫蘆型陶壺》、彩色橡木浮雕《天鵝》、以及後世藝術家重製高更銅雕等。版畫區展示借自瑞士藏家共十張一套《諾亞・諾亞》木刻版畫,其中《河畔的女人》將同時展出藏自不同美術機構的版本,提供觀者做一比較研究。同時,為加深觀眾了解高更的藝術歷程,展場出口處前規畫影片區播放實景拍攝短片,介紹高更的傳奇一生,旁設閱讀區提供十餘本原文圖錄,予觀展民眾翻閱參考。

 

其實今天看的這個展看起來滿清鬆的~~因為人不多~~(大概大家都跑去看花博了吧~ㄎㄎ~~)

除了可以慢慢的欣賞之外~這次展出的作品也算是多的了~~從他的油畫到版畫~還有一些雕刻的作品~~

還不賴~~整個非常的有狂野的戶外風唷~用色也非常的厚實~

算是在台灣看的一些展中滿不錯的展覽唷~~(其實主要是因為人不多才能慢慢的欣賞~)

所以下次看展可考慮晚上再去唷~~多少可舒解一些人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min的新地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