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機場裡的小旅行:狄波頓第五航站日記

  A Week at the Airport – A Heathrow Diary

 

機場裡的小旅行:狄波頓第五航站日記

旅行於機場之內的奇妙體驗
文 / 蔡詩萍

  常常進出國內外機場,寫作的本能告訴我,「機場」一定是充滿故事的好地方。

  人來人往,進出接送,短暫邂逅,長期別離,無一不見證了我始終深信的一個觀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最佳主角。

  以前聽歐陽菲菲的歌曲〈入境出境〉、薛岳的〈機場〉,常為歌詞中流瀉的人生無奈,宛如機場送行、入境出境的對比象徵,而觸動心思。後來看到好萊塢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導的《航站情緣》,透過湯姆漢克演的,滯留機場過境大廳長達一段時日的角色,讓一般人更深入的擺脫了搭機乘客入境出境的「過客心理」,而能一窺「機場這龐然大物」裡面的體制與人情。

  我不知道,我心儀的作家艾倫.狄波頓這一回接受英國希斯洛國際機場邀約,擔任首位駐站作家的構想,主事者的靈感是否來自電影《航站情緣》,但選上狄波頓,毫無疑問,是獨具慧眼的。

  機場,作為一個送往迎來、入境出境的場所,觀察者首先要具備感性的融入,這一點,不少作家都具備,不算太難。不過,若把「機場」當成一個體制,當成一群各具專業、各憑本事謀生的平台,但又因為這平台充滿了陌生人的交會,兼具運送乘客、行李等複雜的「理性運作」,以及,每個人,包括搭機者、機場各類工作人員,自身背負的「生活壓力」,遂讓「機場」變成一個兼具浪漫主義(溫馨接送情)、寫實主義(機場每日按表操課的流程與層出不窮的偶發意外事件)、現代主義(每個人的渺小與體制之龐大、世界之浩瀚)、後現代主義(穿透機場內部不為人所知的、互為主觀的各種人情世故),等等集大成的場所。

  說真的,不一定是別的作家寫不出來,或寫得不夠好(至少,我深信村上春樹就會寫出與狄波頓迥異的機場風格),而是,狄波頓雀屏中選,絕非偶然。他在此之前,對愛情、對兩性、對人的細密思維過程、對旅行、對社會階層、對建築等等議題,早就個別做了深入的觀察與寫作,這樣的作家,把他置放於「機場」這樣光怪陸離、各式主義充斥的場所,任由他近身田野考察,或維持距離冷靜描繪,他當然能穿透表象,提供一份「旅行於機場之內」的精采報告。

  我們可以這樣聯想:一個身形並不高大的男人,在機場裡,或駐足靜觀人潮的移動,或趨身向前對某位乘客、某位工作人員攀談,或小範圍的追蹤引他好奇的人與事,或大面積的穿透了「制度」在運送人們無所不至的便利中扮演的主導者角色。他,不過是一位作家,卻讓我們重新體驗了我們進出機場時所遺漏掉的太多鏡頭與畫面。

  作家,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他稍具特權的是,別人因他作家身分,給予了觀察某些特殊際遇的權利。但作家,若非自己珍惜老天賞賜的特殊才具,而能透過獨特的眼光與筆法,深掘出世人所不能觀察,或觀察後無法深入領會,或領會後卻不能細緻傳遞的「真實世界」,那作家頭銜,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我喜歡這本小書,它讓我重溫昔日導讀狄波頓數本創作的知性樂趣。尤其我確定的是,今後出入機場,我的眼光將隨著狄波頓《機場裡的小旅行》,而把每一座機場,都當成旅行的另一番小天地。

 

最近我很認真的讀了點書,但這本是很久之前買的~曾經讀到一半~

今天終於把他給看完啦~

我覺得這個試驗很有趣~因為大部份的人只是把機場當作一個進出一個國家的點~

很少人會特別去"逛"機場~(當然~除非你的轉機時間非常的長~但畢竟我認為那還是屬於不同方式與心境的"逛")

在艾倫.狄波頓的眼中~希斯洛的第五航廈是這麼的有趣~  

但是~在我的心中~這裡是個效率不是挺好的地方~~

第一次到英國時~那時還沒發生911事件~也還沒有第五航廈,當時只是覺得~~哇~~這個機場還挺古老的呢~

第二次是去年轉機到馬德里時,就有感覺到~這個機場變了呢~變快了~(指人們的步調哦~)通關則是變得繁索了~~

但從沒特別的去留意機場上來來往往的人們~~

我想~只是留心一下~應該也能發現許多感動的~有趣的~當然有可能是不太愉快的~任何事~

我想講的是~

身邊任何平凡的事~其實用心去看~真的會有所不同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min的新地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